最新消息

2050淨零碳排 永續台北是全民運動

台北市長候選人黃珊珊今日(10/8)下午參加「台灣氣候行動博覽會—勇敢淨零全速前行」座談會,黃珊珊強調,氣候變遷危機已是全球共識,必須結合所有公民力量一起行動。「2050淨零碳排」是一場社會運動,台北市不能置身事外,要與國際同步。她有信心可以繼續帶領台北市完成淨零轉型,讓台北市成為移居的永續城市。


  黃珊珊引用動物保育學家珍古德名言「唯有了解,才會關心;唯有關心,才有行動;唯有行動,全體生命才有希望」,強調必須結合所有公民力量,一起來面對氣候變遷造成人類生存的挑戰;同時,身為決策者,更要從政策面提出積極有效的行動方案,來應對氣候變遷的核心課題。

 

  黃珊珊也提到,台北市呼應聯合國COP 26氣候峰會,率先提出淨零路徑。包括從智慧零碳建築、綠運輸低碳交通、全循環零廢棄三大面向,有目標、有策略的提出減碳的政策方針。同時市府各局處研擬淨零路徑的行動計畫,台北市議會並於2022年6月22日通過「台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」。不過,很可惜,這部自治條例市政府在今年7月5日函報行政院核定至今,已超過3個月仍未核定。黃珊珊呼籲行政院儘速核定「台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」,讓台北市能夠積極趕上其他國際城市減碳步伐,維持並提升城市競爭力。


而針對台北市如何促成2050淨零碳排,黃珊珊指出,已經提出了「永續台北政見」,分為三大面向,分別是「2050淨零台北」、「共融交通治理」以及「能源自主計畫」,一方面朝向淨零減碳目標前進,二方面也要建構城市的韌性。


一、 在2050淨零台北方面:將依照「2050淨零行動白皮書」規劃,主要從四大部門分別加速規劃減碳政策,包括:1.住商部門:耗能設備汰換為主軸;2.運輸部門:建構完整綠運輸交通網絡,加強運具電動化;3.廢棄物部門:源頭減量、資源再利用、焚化廠綠能循環園區;4.農林部門:綠資源提升與管理。    另外,在推動城市淨零轉型的過程當中,也必須兼顧公平正    義。對於弱勢勞工及規模較小、難以在短時間大幅減碳的中小    企業,必須給予適當輔導及補助轉型;因此未來預計籌措10億元經費設置《氣候轉型基金》,專款專用於因受到變革當中,影響較為鉅大的民眾、企業及勞工,透過獎勵及補助等措施,讓企業可減輕相關成本,甚至透過扶植零碳創新產業,可創造再就業機會,使落實環境正義的目標時,也能確保公正轉型。

二、 在共融交通治理方面:從現階段目標為「共享、綠能、安全、E化」,進一步提升為「環境共融、空間共融、族群共融、城際共融」。以推動綠運輸來實現淨零碳排的「環境共融」為核心,再延伸至以道路使用規劃為主的「空間共融」,以及兼顧不同用路族群與關心弱勢「行」的基本權利的「族群共融」,最後則是關注跨縣市交通需求的「城際共融」。為了實現台北下一階段的共融交通治理,在2030年前將全力達成下列政策目標:

1.完善捷運路網,包括信義線東延段、萬大線一、二期、環狀線南北環段。

2.電動車充電格位每年增設100格,補助160格;2030年至少完成2,000格佈建。

3.電動公車每年增加約400輛;2030年全面電動化。

4.公車全面安裝「先進駕駛輔助系統」(ADAS)設備,監控行車環境,提醒駕駛危險路況,並採取減速或停止等糾正措施。

5.提供共享汽機車達24,200輛,含汽車2,200輛,機車22,000輛。

6.持續推廣YouBike2.0;2030年租借量達每年3,300萬次。

7.2030年路邊停車收費非現金比例達100%。

8.機車退出騎樓、人行道須達65%之比例;機車電動化比例達30%。

9.通用計程車比例須達3%。

10.2030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較2019減少30%。


三、在能源自主計畫方面:可分為三項子計畫,分別為:

    1.將全市垃圾焚化廠轉型為發電效率25%以上的生質能源電廠。原本的垃圾焚化廠區也增加焚化底渣分選廠、焚化飛灰水洗廠及資源回收細分類場,統合為綠能循環園區。

    2.建置儲能設備與系統改善供電不穩定的問題,希望藉由生質電廠和儲能設備的建置,達到部分能源自主的目標。

    3.擴大智慧電網計畫來打造虛擬電廠服務機制來提高能源效率。「節能減碳」,節能才是重點。


黃珊珊也表示,一座永續城市需要全體市民參與和公私協力共同努力,讓市民將節能減碳的精神融入生活日常中,用生活體驗節能理念,用教育內化減碳思想,所有人一同參與推廣未來永續的理念,才能將台北打造成綠能、節能的永續城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