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都進化雙軸線
台北未來進行式
政策白皮書
關於黃珊珊
最新消息
小額捐款
最新消息
只有虛心面對批評,才能推動台灣成為更好國家
最近看到 Youtuber
#錫蘭
評論台灣媒體、交通與市容亂象的影片,受到大家熱烈的討論,作為曾經執政的地方政府副市長,我必須說,這些批評都非常實在,其中的交通與市容兩大項目,也是過去八年來,我們在台北市努力推動的改革目標。
台灣為什麼成為行人地獄,我在前幾週的「我就問!黃珊珊」直播節目中有解析,主要在於數十年前的都市規劃與道路設計上,欠缺「
#以人為本
」的思維,累積到今日造成非常多難以改善的亂象,同時在行車的文化上,沒有養成禮讓行人的基礎觀念。
文化的養成,可以透過法規懲處違規者(最近已經修法提高不禮讓行人罰則),也可以從基層教育來著手。至於保障巷弄的通行安全,我們透過「
#鄰里交通改善計畫
」,整頓巷弄的停車位,並預留行人通行空間,也就是大家常常看到的「
#綠色人行道
」。
柯文哲市長推動鄰里交通改善計畫,事實上需要花費非常多的溝通成本,甚至初期也遭遇到反對聲浪,但是在多方努力協調之下,有越來越多的里長願意加入改善鄰里交通環境的行列,行人交通死亡數
#6年來降低4成
,雖然仍不完美,但確實看到成效。
至於市容的改善,同樣也是長久的問題,柯市府執政後,新建的社會住宅與改建後的傳統市場,都具有一定的美感與設計巧思,但在經濟發展初期階段,基礎建設為了成本考量欠缺美學素養,導致現在的老舊公寓與公務機構建築物,都被形容為「
#中華民國美學
」。
要解決當然就得靠
#都市更新
,尤其是「
#公辦都更
」在台北市已經逐漸萌芽,如果沒有公權力的主動介入協助整合,斯文里三期、水源二三期,以及南機場的老舊整合住宅,恐怕是遙遙無期,換句話說,中央和地方政府對於都更的態度,不能只是袖手旁觀。
而錫蘭提到的媒體亂象,對於身處一個常常被主流媒體忽視的第三勢力政黨而言,我確實感同身受,未來如果有機會執政,「
#媒體識讀
」的教育更應該被加強重視,養成民眾的思辨能力,才能不被媒體、名嘴預設的顏色和框架給綁架,台灣的政治環境才能有更多空間與機會。
虛心接受每一個人的批評指教,才能推動台灣成為更好的國家。
#黃珊珊
#柯文哲
#台灣民眾黨
前往原文
btn_next_normal
上一則
超越藍綠,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努力,但我跟台灣民眾黨的夥伴們不會放棄,柯P也不會放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