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c_donate

小額捐款

ic_city

數位競選
總部

#偉大市民!齊步共贏!

下階段的台北發展,將在東西軸線翻轉的基礎上,將焦點延伸至南北縱軸的再造。北段從圓山站起,將一路延伸至關渡平原,讓淡水捷運線下方的空間升級為「光鏈大道」;關渡將設立台北「亞運主題園區」;南邊則以「羅斯福計畫」打造台北右岸人文藝術鎮,再連接至木柵動物園及貓空的「南方公園」計畫。

 

圓山作為交會點的核心區域,我們將提出「大圓山升級計畫」,將花博公園的場館及周邊綠地與設施,整合建構為兼具運動休憩、歷史文化、人文藝術、生態景觀、以及產業服務五大功能的「首都中央公園」。

  • 西區門戶計畫2.0
  • 淡水河水岸雙星
  • 東區門戶計畫2.0
  • 忠孝東路漫步道


北門重見天日,軸線翻轉計畫已成功地讓西區復甦,未來將加速推動雙子星等指標性開發案,重塑天空線讓西區華麗蛻變;東區門戶計畫則將持續推進生技園區計畫,南港未來將成為台灣生技產業的重要門戶。


淡水河岸的萬華與大同,將成為「水岸雙星」,以河岸導向都市再發展策略(ROD)作為整體開發原則,從河而來,從河而去,發展優質水岸社區,實現艋(舺)大(稻埕)大(龍峒)河岸地區的老城復甦,重新展現台北發展源頭的生命力。


下個階段東西門戶計畫將往中心匯流,未來將以「忠孝東路漫步道」重新連接人流,從台北車站開始重新改造人行空間,一路連接貫通至南港車站,營造一條舒適的步行環境與自行車道。

台北未來進行式

  • 首都進化雙軸線

    東西匯集、南北串連,打造首都中央公園,讓台北再次進化。

  • 都市再生

    捷運、校園空間再造,積極推動都更,推動首都活化再生。

  • 永續台北

    都市發展與永續發展並重,允諾下一代更好的未來。

  • 智慧城市

    持續推動大數據應用與產業數位轉型,以實驗精神,帶動城市創新。

  • 經濟振興

    全力協助疫後復甦轉型,推動新創能量,讓產業成長持續前進。

  • 台北文藝復興

    找回疫後台北藝文日常,打造文化產業創作搖籃。

  • 健康城市

    強化醫療人才供給、完善體系;建構第二運動中心,提倡全民運動風氣。

  • 自信友善之都

    提振台北國際觀光旅遊人潮,帶動都市經濟成長。

  • 青年成家支助

    持續推動居住正義,營造友善婚育環境,讓年輕爸媽安心生養教育。

  • 長者福利照護

    擴大日照機構布建,新建樂齡設施,打造讓長者快活慢老的台北。

  • 前瞻教育政策

    打造雙語教育環境、義務教育年齡向下延伸,為教育展開全新可能。

  • 婦幼與弱勢保障

    打造台北成為一個以人為本、保障婦幼弱權益、堅持公平正義的幸福城市

1992年 22歲

開展律師之路

讀法律系時,我非常喜歡法理學,決定畢業後要去德國攻讀博士,期望有天當上法學教授、實現學者夢。但是,那時我父親剛退休,家裡經濟收入銳減,這筆出國的學費,我必須靠自己的雙手賺。


高考通過後,我當起實習律師,實習期滿後進入一家小型的事務所擔任受雇律師,我的律師之路也就此開始。


律師這份工作,讓我習慣強悍,因為態度沉著、說話肯定,才能讓客戶信任。後來越來越多人委任我,僅過三年,老闆乾脆讓我成為合夥人,擔任律師事務所的副所長,那年我才二十六歲。


某一天,老闆問我,他有個在基隆擔任市議員的朋友,想找年輕律師協助做免費法律諮詢服務,問我要不要去?雖然沒有收入,卻可以累積社會經驗,我也一口就答應了。


就這樣,我開始每週跑一次基隆,一共跑了六年。期間不僅見識到市議員的工作,也看到許多糾結在法律苦海中的弱勢。用專業幫助他們,讓我體會到「利他」的快樂,我也就此找到了終身志業──用法律來幫助人、用法律改變這個世界。







  • 1992

    開展律師之路

  • 1998

    當選台北市港湖市議員

  • 2018

    六度連任港湖市議員

  • 2019

    擔任台北市副市長

  • 2022

    參選台北市長